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科研 > 学术交流 > 正文

关于举办系列学术报告会

时间:2018-06-21 12:48:15来源:72886必赢欢迎光临本站编辑 作者:本站编辑阅读:

本网讯 吕贺贺 袁家瑞 姚延朝 崔琪琪 李国栋)6月20日,应72886必赢欢迎光临邀请,中国社科院汤晓青研究员、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刘俐俐教授、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丁晓原教授、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李伟昉教授四位著名学者莅临我校讲学,在人文楼为72886必赢欢迎光临师生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72886必赢欢迎光临党委书记吴圣刚教授、院长沈文慧教授、淮河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姚圣良教授、副院长吕东亮博士分别主持讲座,72886必赢欢迎光临300余名师生聆听了专家们的精彩报告。

图片1_副本.png

汤晓青先生的报告题为“歌唱者的世界:多民族文学的魅力”。报告中,她以《江格尔》和《玛纳斯》为例,解析史诗中蕴含的文学价值和独有的民族特色,她认为少数民族的史诗唱本就是多彩的民族文学,不同民族间的文字具有多样性,使得民族文学的表达有了以史诗、神话等不同形式,但又因为文本的不同,史诗以口头传唱的形式进行流传,这加大了民族文学传承的难度。最后,汤老师分析了多民族文学的特殊性:一是民族文学资料的庞大,导致其渗透在各个领域,从精神生活、文化活动中独立出来;二是口头传播的过程因为没有书面化,令内容不断地再创作。刘俐俐教授的报告题为“赵树理《催粮差》、白先勇《游园惊梦》、孙犁《荷花淀》鉴赏与分析”。她从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起,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联系,说明文艺评论与文学鉴赏的联系。进而,刘俐俐教授以形式分析、艺术鉴赏与意识形态阐释相结合的学术理念细致入微地讲解了《催粮差》、《游园惊梦》、《荷花淀》三个短篇小说的艺术结构、审美魅力和精神内涵,启发同学们学会分析文本、鉴赏艺术。丁晓原教授的报告题为“报告文学,作为叙事性非虚构写作方式”,他首先从“历史与全球视野中的报告文学(非虚构)”这一个纵横向视角入手,对报告文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报告文学不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国文体,而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历史存在的国际写作方式。他指出报告文学在中国日益狭窄与边缘化的问题,并进一步从全媒体时代新闻性弱化、中国文化圈包容性弱等方面分析其原因。最后,丁教授以“创造报告文学叙事之美”这一话题作为结束,勉励同学们广泛阅读、努力训练、深入生活,挖掘自己的创作潜能。李伟昉教授的报告题为“梁实秋与莎士比亚”。讲座中,李教授介绍了莎士比亚与梁实秋的生平经历以及梁实秋与莎士比亚情缘的由来,讲述了梁实秋执着于翻译莎士比亚著作的原因。他认为,梁实秋接受莎士比亚是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离不开胡适等好友的支持与影响,他自己有着明显的古典主义倾向与情结,对于莎士比亚的创作存在着强烈的共鸣与独特的价值认同,即情理和谐的理念与含蓄的道德意义。四位著名学者的渊博学识和精彩纷呈的讲座,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报告最后,四位学者就报告中的相关问题、学术界的一些热点话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交流,师生们纷纷感到受益匪浅、受教良多。